28类耗材即将降价,行业格局风云变幻。
1、5月15日起
开始降价
5月7日,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《关于做好京津冀3+N联盟28种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准备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拟定于5月15日执行中选结果。
图片来源: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
据此前发布的采购文件,本次28类耗材集采的采购周期为2年。《通知》要求,5月7日-5月14日,中选企业完成配送关系选择;5月10日起,医疗机构、中选企业及配送企业签订三方协议。
图片来源: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
本次集采覆盖28类耗材,包括外周血管弹簧圈、一次性输液接头消毒帽、左心耳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、医用胶等产品,涵盖了外周介入、止血材料、神经介入、透析材料等多个品类,共超10省(地区)参与。
据报道,本次集采竞争激烈,748个参与报量的产品中仅202个产品中选,中选率约27%,其中一次性使用医用喉罩中选率仅8%。此外,本次集采在分配量上向报价较低的产品做出倾斜,明确提出医疗机构需分配给最低价格中选企业(注册证)20%的约定采购量。
本次集采参与省份较多、涉及品类较广,耗材正式降价后,其影响或将辐射全国。
2、规则持续优化
品类加速扩围
近年来,耗材集采规则趋于完善、温和、精细化,并逐渐从追求降价的单一目标过渡到实现合理降价、合理分配、为企业保有一定利润的多元目标。例如本次28类耗材集采采用“因材施策、一品一策”方式,针对各个耗材分别设计了对应细则,并且在今年2月初展开了熔断补救工作,成功控制住企业间价差,避免了价差过大而恶意竞争的情况。
与此同时,随着耗材集采常态化开展,集采品类实现了大幅扩围,不再限制于成熟品类,部分创新耗材以及海外技术垄断的进口产品也被纳入名单。短期来看,集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厂商利润,但长期来看,这有助于国产企业扩大市场份额、加速产品创新、扩充产品线范围,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耗材集采路已走过数年,多种耗材市场格局已被改写。据药智医械数据《医疗器械带量采购分析报告(2023)》统计,2023年共有30个省份参与医疗器械带量采购。2024年,已有或将有多类高值耗材及低值耗材执行集采降价,包括5月执行的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降价结果。
2024年,第五轮耗材国采将至,同时各地方将继续开展集采工作,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3、结语
未来,随着耗材集采规则进一步完善,更多质量高、价格合理的产品能通过集采获得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,企业也将从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着手,加速创新迭代,推动耗材市场良性发展。
本文内容来源于《药智新闻》,如涉及版权,请告知我们删除!(本文仅供内部学习使用)